{{ $t('FEZ002') }} 學務處|
10/30手工置頂
一、校內演出時間:11/2(一)
二、場次:上午場(10:30-12:00)、下午場(14:00-16:00)
三、地點:本校活動中心
四、報名網址:10/30(五) 10:15 準時搶票 https://www.beclass.com/showregist.php?regist_id=MjQ0M2U0NDVmOThlNTQ3MGYxMmI6U2hvd0Zvcm0=
五、其他:請班級於開場前五分鐘抵達活動中心。考量觀看品質,每場次僅開放8個班級入內觀看,並開放遞補名額依序遞補。
六、內容:如下附件
「109年度新竹市客家布袋戲曲製作及校園巡演」
委託專業服務案(戲偶子劇團演出計畫)
一、演出名稱:
「阿元牯回家」巡迴演出計畫
◎演出內容:
大清早,阿元牯又到刺竹林,搬到竹塹城後,這裡是他最喜歡的地方。高大的刺竹林又滿又密的圍繞著竹塹城,還開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讓阿元牯覺得很有趣,在安靜的刺竹林裡,他總會想起以前的家。
突然一聲~啊!阿元牯嚇了一跳,一個孩子因為刺竹新筍發芽來抓筍龜,卻不小心被牠的腳抓的哇哇大叫,原來他是貪吃鬼阿仁仔。當阿元牯知道他要抓筍龜烤來吃的時候驚訝不已,才了解,當地的孩子可以用竹子做竹槍玩,用竹子頂臍仔,還可以騎竹馬,甚至抓筍龜吃。阿仁仔還告訴他竹塹城的刺竹城牆長達四百四十丈,密密麻麻連老鼠都爬不進來,是保護居民的堅固城堡呢!
此時一陣笑聲傳出,兩位孩子遍尋不著是誰,聲音接著說「只要你說在哪裡?我就在那裡!」… 最後,伴隨一陣風起,一個奇怪的孩子出現了…
◎故事特色:
新竹古名竹塹,早期是一個因聚居、生活、防衛而衍生的城市。古城牆由刺竹牆,土牆到磚石城牆,以東西南北四門作出口。如今剩下的東門,結合現代新竹之心廣場及傳統護城河,是新竹文化的象徵地標。
本故事以孩子熟悉的「回家」為主題,選新竹舊城門,東西南北~迎曦、挹爽、歌薰、拱辰四個古城門名字作為整齣戲架構。以竹城時期兩位孩子在刺竹林相遇嬉戲開始,並從字眼中,同時也是新竹地理位置對應的東日(曦),西海(爽),南風(薰),北星(辰)來設計4位象徵戲偶角色,讓兩位孩子隨著風的牽引,帶往遙遠的海、星國界冒險,在日出之時回家,也寓意現存的迎曦門的意象。
其中兩個孩子在竹林的古早童玩遊戲,讓觀眾感受以趣味感受老竹塹城的生活氣息,前往各個國界冒險的歷程,觸發孩子對於「家」的感受和思考,末尾以兩位孩子在東門觀看熱鬧的賣貨郎打拳頭等武打特技表演結束,讓觀眾在溫暖熱鬧中體會到對於居住地新竹的在地情懷,是一齣結合想像力及歷史知識的冒險劇。
二:劇團介紹
戲偶子為客語中「兒童」的意思。顧名思義,戲偶子的演出內容是以兒童為主體,於布袋戲精彩的表演程式中,加入活潑有趣的客家文化元素以吸引小朋友的關注與欣賞。戲偶子劇團團員來自於西田社傳統劇場,擁有數十年的校園演出經驗,團長邱豐榮是土生土長的客家人,小時候就在充滿童趣的南部山野中長大,2001開始演出客家布袋戲,其中並將小時後的生活經驗改編演出了多齣客家布袋戲劇本,2003年拜薪傳獎小西園掌中劇團團長許王為師,並在同年成立了戲偶子劇團。
戲偶子劇團在演出時最大的特色是採取台上台下互動演出的形式,語言上以國客語交叉的方式來進行,並在其中穿插了大家都能輕易接受的「客家童謠」的教唱。演出時,觀眾有時可以即興到台上演出,而劇團表演者也會將範圍擴展到觀眾席內,期望在戲跟遊戲之間為表演增加更多的可看性。
{{ $t('FEZ013') }}
{{ $t('FEZ003') }} Invalid date
{{ $t('FEZ005') }} 361|